中咨视界

郭小昆 李刚 | 取消工程造价资质认定的行业影响研究
发布日期:2022-03-15 作者:郭小昆 李刚 信息来源:中咨研究 访问次数: 字号:[ ]

导   语

2021年6月3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的通知》(国发〔2021〕7号),自2021年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覆盖清单管理,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四种方式全分类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直接取消部分工程资质审批,其中包括取消“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甲级资质认定”和“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乙级资质认定”。造价咨询企业如何发展,成为造价咨询企业面对的新课题。中咨公司湖北分公司郭小昆和李刚对此提出一些思考,希望能给相关企业提供一定参考。

1996年原建设部发布《工程造价咨询单位资质管理办法(试行)(建标〔1996〕113号),此后于2000年、2006年、2020年分别发布了《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74号)、《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49号)、《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管理办法》(住建部令第50号修正),各造价咨询企业按照规定的要求在人才队伍建设和业务发展上取得了长足进步。继201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在自由贸易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的通知》(国发2019年25号文), 202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管理办法》(住建部令第50号修正)放宽了资质条件之后,2021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的通知》(国发[2021]7号)(以下简称《“证照分离”通知》),明确取消相关资质审批,原有的工作方法和思路需要顺应改革和调整。取消工程造价资质认定后,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对任何企业资质没有要求,因而严格意义上的行业准入已不存在。委托单位选择造价机构由单一的资质条件变得更加多元化。短期看行业新进入者必然增加,从2020年2月《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管理办法》(住建部令第50号修正)发布后,取消了注册造价工程师人数不低于出资人总人数的60%,且其出资额不低于企业认缴出资总额的60%的规定,造价注册企业数量激增已证明了这一点。造价咨询从垄断竞争转向充分竞争,对造价咨询企业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面对日益竞争的市场,造价咨询企业面临升级、转型的局面更加迫切。

一、取消工程造价资质认定的意义

《“证照分离”通知》使得市场主体便捷准入,优化营商环境,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工程造价咨询行业而言,这是《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的延续。

造价咨询企业资质的审批取消是25年造价工程师制度的普及和国务院“放管服”力度的必然要求。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社会需求产生了造价企业资质,促进了造价企业明确并落实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战略,为建设行业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这20多年中,国际国内的形势都在发生着变化。

根据我国加入WTO关于建筑设计、工程服务等建设领域的承诺,原建设部和原外经贸部联合颁发了《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管理规定》《外商投资建设工程设计企业管理规定》等文件,原建设部和商务部又联合发布了《外商投资建设工程服务企业管理规定》。至此,我国施工、设计、监理、造价咨询、招标代理领域的外商投资企业的市场准入制度基本得以完善。准入制度的完善不仅规范了外企进入中国建筑市场的行为,也保护了我国建设企业的生存空间。随着我国建设企业的管理水平的进步、实力的壮大、竞争力的提高,我国建筑领域更需要企业“走出去”,接受和参与国际竞争。体制创新的进程决定了我国建筑业管理体系能够承受多少国际带来的冲击和压力,造价咨询企业资质取消也是我国遵循多边规则、全面提升开放水平履行承诺的重要举措之一。

住建部2019年工程造价咨询统计公报数据显示,至2019年末全国共有8194家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比上年增长仅0.7%,但能看到更多的“新面孔”加入到行业内,除了一些企业积极改革采用了“合伙人制度”,也不乏采取转让企业资质、挂靠等不法行为。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对不法行为进行整治,但收效不大。取消企业资质对这些行为是釜底抽薪,是建立市场竞争机制、贯彻落实放管服的具体举措,中国工程造价行业30年的市场化征程或将迎来放手一搏的检验时刻,有利于真正改革创新的企业发展壮大、激发活力,意义重大。

二、现有造价咨询企业面临挑战与应对策略

取消工程造价资质认定后,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对任何企业资质没有要求,因而严格意义上的行业准入已不存在。委托单位选择造价机构由单一的资质条件变得更加多元化。

挑战一:企业原有业务骨干另起炉灶

人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但人才流动性大也是工程造价行业人力资源的痛点。《“证照分离”通知》会进一步加大造价行业人才流动性,有能力、有资源、有想法的业务骨干会开设新的造价公司,一方面带走一部分员工,另一方面还会带走一部分客户。

挑战二:原隐藏的造价机构将浮出水面

例如,原本无资质的“工作室”不能够直接承揽业务。《“证照分离”通知》为其走向合法化、正规化提供了空间。

挑战三:境外造价机构进入中国市场

境外造价机构早已对中国建筑市场虎视眈眈,《“证照分离”通知》的出台将使得工程造价成为建筑行业接受国际竞争的“试金石”。境外造价机构拥有比较完善的软件管理系统、信息系统,注重造价数据的积累,这也是境内机构的薄弱环节。随着外资机构进入中国市场,现有造价企业人才的流失也将进一步加速。

四大策略

取消工程造价资质认定并非意味着执业没有标准,《“证照分离”通知》附件提出要“加强信用监管,完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信用体系,依法向社会公布企业信用状况,依法依规开展失信惩戒”。这就要求造价咨询企业要更加注重企业品牌、团队建设、开拓市场等“内功”的修养。

策略一:重视企业品牌效应的提升

取消工程造价资质认定打破了行业壁垒。在没有资质限定的情况下,客户选谁用谁的标准由资质转变为企业品牌即企业信用。国内企业的激烈竞争以及国外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进入,促使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更应重视企业文化、品牌宣传。企业品牌就需要对所提供的服务产品不断优化,要根据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深化品牌核心内涵,为品牌的创新提供基础支持,以扎实的内功推动品牌向外拓展,增加客户对造价咨询企业的认可与信任。有实力、讲信用、信誉度高的造价咨询企业将率先在转型过程中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策略二:积极探索专业人才职业发展双通道

取消工程造价资质认定后,造价咨询企业的竞争更多的转变为人才竞争,专业人才成为企业最大的倚靠。工程造价类咨询公司是智力型服务企业,专业人才居于企业竞争力核心层面,造价咨询企业拥有的人才数量和质量是造价咨询企业实力的重要指标,是企业竞争力的保障、是企业差异化的具体体现和基本要素。

专业人才往往不可多得,而造价咨询企业之间对人才需求的激烈竞争就要求各造价咨询企业要积极建立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畅通专业人才职业通道、保障专业人才的稳定性和完善后备梯队的建设;同时要运用独特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专业人才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建立正向激励、反向淘汰的考评制度,从精神上和物质上充分调动专业人才的积极性,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可持续性。

策略三:积极拓宽市场的广度和深度

开拓造价咨询市场除了传统意义上客户开发外,还包括新兴领域的开拓。国家一直都坚持市场培育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原则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开拓市场。

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及住建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投资规〔2019〕515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了全过程工程咨询的两个着力点,即针对项目决策和建设实施两个阶段,全过程咨询不仅对造价咨询企业是拓展延伸业务链条的机会,对整个工程咨询行业都是一次大的变革,各造价咨询企业应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的能力,有针对性的选择其中一个阶段深耕细作,也不乏实力强的造价咨询企业抓住这两个阶段拓展业务范围。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为工程咨询行业发展指明航向。谁能紧紧抓住时代的契机,顺应变革,谁就能站立潮头。

《“证照分离”通知》为造价咨询企业提供了一个新业务领域,要求“推广应用职业保险制度,增强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风险抵御能力,有效保障委托方合法权益”,同时提到的“职业保险”,其保险理赔鉴定也是一种新兴业务。还有诸如尽职调查、项目监督、绩效评价、总体审计等许多的新兴领域需要造价咨询企业、合伙人去发现、探索。

策略四:重新定位企业发展方向

通过分析中国建设工程造价咨询管理协会发布的《关于2019年工程造价咨询企业造价咨询收入排名的公示》,排名前20公司中,采用”合伙人制”的造价咨询企业占60%以上,多种业态(工程造价+会计事务所或工程造价+工程监理)并行的企业占85%以上。说明部分企业已开始注重用科技创新为工程项目管理赋能,如某咨询公司自主研发了“智慧造价机器人”,助推企业发展,工程造价行业实施数据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改革大潮已经到来。通过对标行业领先企业,寻找差距,根据自己企业特点寻找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令在取消资质审批后对中小微企业也许具备弯道超车的机会。

三、对从业人员的影响

相对于“BIM技术”“造价师工程师考试改革”“逐步停止发布预算定额”“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等与造价改革创新的相关内容,取消工程造价资质认定的影响对造价从业人员的负面影响很有限,弱化资质管理,强化个人执业是大势所趋,可以说《“证照分离”通知》将为有实力的造价工程师带来发展的“春天”。

1.更重视个人执业

企业竞争转变为人才竞争,本质也就是造价师数量和质量的竞争。个人资格和能力将更为重要,同时对从业人员的素养和执业能力将提出更高要求,从业人员要打造“个人品牌”。

2.造价师证书含金量更高

1996年人事部、建设部印发的《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人发〔1996〕77号),到2018年四部委联合印发的《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规定》(建人〔2018〕67号)都明确了造价工程师实行准入制度,即便如此也没有堵住不从事造价工作人员的考证、挂证路。

2018年四部委联合印发的《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规定》明确造价工程师分为一级和二级,加上此次《“证照分离”通知》,虽取消工程造价资质认定,但也强调了“创新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以“挂靠”获利的持证者,必然被清除出建筑市场。全员持证上岗将成为行业新趋势,更加突出人证合一的专业性人才的需求量。从业人员考证需求增长,造价师证书也会显得更为紧俏,含金量也会更高。

3.终生学习不可避免

终生学习既是个人对自我的基本要求,又是宏观环境的现实需求。随着“BIM技术”“全过程咨询服务”等新技术、新理念的出现,造价从业人员为适应行业发展和实现个体价值都需要持续学习。

从“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转变为“全过程咨询服务”,就要求造价从业人员不仅要精通造价,还要对招标、设计、监理、施工、审计等方面都要有一定的了解,要求造价从业人员特别是项目负责人具备全链条、全行业的管理能力,既要精通业务又要善于沟通、会带团队,是具有广阔视野和战略思维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2020年7月住建部印发《工程造价改革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取消最高投标限价按定额计价的规定,逐步停止发布预算定额。取消由政府发布的预算定额符合国际通行的清单计价要求,符合新时代下市场经济的要求,符合供给侧改革的要求。同时,工程造价从业人员面临更大的挑战,如何把积累的工程造价信息数据转化为新的生产力正在成为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工程造价咨询人员面临的新课题。

随着科技进步和行业改革的持续推进,要求造价从业人员不断补充交叉学科知识、接收来自不同领域的新信息,成为终生学习者。

四、结语

取消工程造价资质认定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应牢牢把握行业政策发展方向,紧抓改革发展契机,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应对,利用造价数据库,对企业进行科技赋能,激发企业经营活力,推动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共同构建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提供高质量的工程咨询服务,促进工程咨询行业的繁荣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钟泉,陈梦龙,孙春玲.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品牌效应提升途径研究[J].建筑经济,2015,36(02).

[2]常萌.基于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核心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中国工程咨询,2020(01).

[3]深圳市航建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深航建——企业品牌的建设与价值[J].工程造价管理,2020,(04).

[4]张岩,谭鑫.工程造价行业改革背景下造价咨询企业发展应对思考[J].工程造价管理,2021(02).